炒股在线配资平台_炒股到哪配资_专业实盘配资杠杆

发布日期:2024-08-16 08:11    点击次数:112

  欧阳晓红/文一

  临近年中,新出炉的经济金融数据仿佛在表达一个事实:全球经济面临多重挑战,且不确定性因素在增加。

  今年以来,从其他货币兑美元的汇率变化数值来看,绝大多数非美元货币在贬值。其中,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贬值幅度为-1.9%、欧元兑美元汇率的贬值幅度为-2.1%,日元兑美元汇率的的贬值幅度为-10%。

  美东时间6月12日,美联储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维持在目前5.25%—5.5%。此前,加拿大央行、欧洲央行的降息举措先行一步。

  6月的美联储点阵图显示,预计今年将仅降息一次,相比3月的预测减少两次。

  巴克莱银行分析,这表明即便近期通胀数据有所缓解,美联储对通胀的控制态度依然强硬。此外,美联储认为中性利率水平有所上升。尽管2024年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期未变,通胀预期有所上调,但总体上仍保持在可控范围内。美联储对通胀前景的预测较为保守,给未来的货币政策调整留有余地。

  在FXTM富拓首席中文市场分析师杨傲正看来,市场依然乐观预期今年降息两次。6月12日理应是市场的大动荡日,一天之内美国公布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隔夜再加上美联储决议更新点阵图,发出的预期信号是“南辕北辙”。但从最终股票市场和美元走势看,似乎市场明显比美联储要乐观,也没有预期般动荡,标普500指数更是首次登上5400点。

  大公国际分析指出,美国通胀持续下行趋势还有待观察。美国劳工部公布5月CPI同比上升3.3%,核心CPI同比增长3.4%,降至2021年来的最低。

  尽管通货膨胀率已经从峰值水平回落,当前美联储降息信心仍然不足,美联储内部对于降息也存在较大分歧。大公国际预计美元降息的力度可能会弱于市场预期,短期内美元汇率将维持强势,全球货币政策的分化将加大汇率波动的风险,一定程度影响各国的贸易模式。

  全球经济的复苏之路布满荆棘,例如欧洲政坛面临变局。

  杨傲正认为,假如法国7月真的变天,将有可能对目前以中间偏右为重心的欧盟在移民和经济发展立场上产生更大的动荡,对欧元区目前经济趋向一体化增加更多变数。

  世界银行最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24年全球经济将是三年来首次稳定增长,但与近期历史水平相比仍显疲软。

  《全球经济展望》预计2024年全球经济增速将稳定在2.6%,然后在2025—2026年小幅上升至2.7%。这一增速远低于新冠疫情暴发前十年3.1%的平均水平。

  世界银行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高级副行长英德米特.吉尔表示:“在疫情、冲突、通货膨胀和货币紧缩政策引发各种动荡四年之后,全球经济增长似乎正在趋于稳定,但增长速度低于2020年前。发展中经济体必须找到鼓励私人投资、减少公共债务以及改善教育、医疗和基本基础设施的方法。”

  某种程度上,疫情带来的疤痕效应未完全褪去;经济政策之外,化解风险的公共政策不容小觑。

  二

  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面临的通胀压力较小,但也存在挑战。

  中国5月CPI同比上涨0.3%,昭示消费需求较为疲弱。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1.4%,尽管降幅有所收窄,但工业品出厂价格仍处于低迷状态,表明企业成本压力较大。5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5,低于50的临界值,显示制造业活动有所收缩,经济增长动能有待加强。

  一位资深私募投资人担心,全社会全行业利润率在大幅走弱。

  这位人士分析,如果将CPI视为消费价格,即出厂价的终端卖价,CPI低迷,出厂价就无法提价。而在原材料购进价格上升、出厂价格无法相应提高的情况下,企业利润率将继续受到影响。政府和投资者应密切关注价格指数的变化以及对不同行业的影响,特别是原材料成本上升对各行业利润率的冲击。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团队研究发现,2023年3月以来,由于部分中下游行业面临产能过剩,装备制造业PPI对原材料价格整体表现出“脱敏”特征,原材料购进成本提升,向出厂价格传导存在“折扣”,进一步加剧中下游行业的盈利压力。5月下游制造业PPI环比跌幅进一步扩大,更加印证了上游向下游的价格传导受阻。此外,5月计算机通讯电子、农副食品加工、汽车制造行业对PPI环比的拖累最大,体现相关行业产能供需失衡的压力加大。

  在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看来,当前物价进一步凸显需求不足,稳物价亟待需求端政策再加码、尤其是稳地产。

  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认为,尽管一线城市出台了更多放宽购房和抵押贷款的措施,但新房销售改善有限。

  据望正资本全球宏观对冲基金董事长刘陈杰观察,部分上市公司也出现了不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是追求负债最小化的现象。

  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振消费和投资,兼顾“安全与民生”的稳增长乃当下重中之重。

  提升居民消费信心是促进内需的关键。有观点认为,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提供消费补贴等措施,提高居民的消费意愿。

  无疑,年中的经济数据和政策动向表明,全球经济正在经历复杂的调整期。中国经济需通过有效的政策措施推动经济持续向好,而美国经济则需关注通胀和货币政策的调整。

  在当前复杂的经济环境下,中美政策的选择均需在宽松与稳健之间找到平衡。中国需要在宏观政策上持续发力,包括完善公共政策,促进投资和消费,并助力中国企业“出海”。同时,加强金融监管,防范系统性风险,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健性。

  在公共政策方面,实施合理的收入分配政策,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加大对医疗和教育的投入,减轻居民负担,解决好民生问题。如此,方能提振内需。

  与此同时,放眼全球,什么资产会好,什么政策有效?

  刘陈杰认为,产生持续现金流的资产会好,持续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支撑消失的需求才能使得经济维持稳定,才能给结构性改革(改革提升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留出足够的时间和信心。

  资产保值成为投资者关注的重点北京配资公司,防御型资产(如消费必需品、公用事业和医疗保健板块)、高信用等级债券等或是资产配置的选项。同时,投资者也需密切关注政策变化,及时调整投资组合和风险管理策略。